循环经济浪潮奔涌,数字技术织就创新网络,消费需求从“实用满足”向“品质+体验+文化”跃迁。中国纺织企业如何突破价值瓶颈、打造新质生产力?
这道关于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正在纺织重镇柯桥迎来破局时刻——11月6日,2025中国纺织创新年会·柯桥时尚大会汇聚国内权威机构专家、高校学者与品牌代表,以“创新构建产品价值新生态”为主题,围绕匠心设计、产品创新、供应链协同与品牌管理等关键赛道,探讨了产品增值路径,为构建技术筑基、设计赋能、生态共生的价值新生态锚定方向、凝聚合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徐迎新,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阎岩,绍兴市柯桥区委书记袁建,柯桥区委常委、副区长、中国轻纺城党工委书记宋琪,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副处长吴桐,中国纺联纪委副书记、中国纺联党委办公室、纪委办公室主任、中国纺联工会联合会主席周腊权,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朱晓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生产力促进部主任、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李波,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焦培,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彤,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齐梅,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宋富佳等领导出席。
价值“罗盘”引领创新航向
围绕推动纺织工业创新发展,何亚琼提出三点建议:以“智”提速,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从生产辅助环节向核心制造场景渗透,以“智造”升级重构产业链竞争优势。以“绿”增色,夯实生态“可持续力”。加大绿色纤维、节能降碳、循环再利用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用绿色创新引领低碳消费风尚。以“融”塑魂,激发品牌“文化引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历史经典与流行时尚有机融合,提升创意设计能力,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所见所期,当以创新成其远;所行所至,当以协同致其深。这既是纺织产业立足新起点,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逻辑,也是行业决胜新征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跨越。”孙瑞哲在讲话中提出,希望柯桥纺织服装能够继续立足优势、把握机遇、乘势而上。一要以价值定义“罗盘”,引领创新航向,推动AI设计、生物材料、柔性传感等技术的研发应用。二要以技术融合“引擎”,驱动产业重塑。主动拥抱“人工智能+”等科技新浪潮,打造敏捷、透明、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三要以平台构建“载体”,完善发展生态。大中小企业融通、产学研用贯通,加强创新协作、价值共享。
“柯桥立足千年纺织底蕴,以国际化视野和多元化布局推动了时尚创意产业稳步发展,形成了以纺织新材料研发、面料开发、服装及家纺设计、品牌培育为主的纺织时尚创意产业发展体系。”宋琪在讲话中表示,当下纺织产业正处在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关键期,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推动柯桥纺织在核心技术突破、时尚价值提升上实现新跨越,更能为中国纺织产业破解发展难题、重塑价值体系贡献创新智慧与前瞻方案。
创新“加速跑”,成果落地再启新程
从科技赋能的功能升级到时尚赋能的品牌增值,从绿色赋能的循环转型到健康赋能的场景革新,中国纺织的创新活力在大会现场持续迸发。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之下,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纺织产品开发中心联合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开展了2025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精品建设推广工作。“2025年度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名单在会上正式发布,集中呈现了中国纺织行业在产品研发领域的优秀成果,为市场优质供给注入了全新动能。
创新生态的构建,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双向奔赴”,也需要专业机构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协作。自2021年起,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连续五年携手合作,打造了锦纶创新领域互联互通、共创共享的高效平台,在锦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产业协同、行业交流、市场推广、品牌传播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会上,双方再度达成战略合作,开启下一个全新的五年合作篇章,打造了深化战略互信、共创产业未来的崭新起点。
白皮书“出炉”,解锁功能性服装新密码
近年来,户外运动、医疗健康、安全防护等新兴市场蓬勃发展,功能性纺织品、功能性服装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与窗口期。会上,由中国纺织信息中心联合国内领先的消费研究机构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研究编制的《2025功能性服装消费白皮书》正式发布。双方期望通过消费趋势洞察,引领产业技术创新,赋能企业价值增长。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行业首席分析师徐禾在《从户外硬核到都市刚需:功能性服装如何重新定义“穿衣”》的分享中,深入解读了白皮书的核心内容与亮点。她指出,功能性服装渗透多元生活切面的场景变化,使得用户提出功能与美学合一、舒适与身心疗愈兼具、运动表现赋能、全天候防护与精致体面无缝切换、轻量化与守护平衡等多维进阶需求。展望未来,功能性服装应该从功能的“被动响应”迈向“主动共生”的未来之路,科技赋能、一衣多能、需求升维也将成为未来发展关键词。
瞄准技术“破局点”,开辟未来新赛道
“内需市场整体已进入消费升级阶段,呈现增量放缓等特征。需加强产品设计开发及场景创新,激活潜在消费力。”李波在《未来产业语境下的纺织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的主题发言中表示,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和实践场域,而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未来产业的根本驱动力。当前,新材料、新技术服务于新产品、新应用、新场景,在此过程中融合了各种模式创新,一方面可以优化产品开发流程,提升创新及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精准地满足消费需求,拓展增量空间,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聚焦未来纺织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的新方向,李波指出,功能性、智能化、生态纤维材料为行业高值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赋能产业效能提升和绿色发展;多领域技术融合革新纺织技术与产品开发模式;高附加值技术纺织品将进一步拓展产业边界,赋能未来产业。
知行合一,解码企业创新突围路径
新质生产力如何驱动产业升级?企业如何实现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在创新分享环节,行业各领域专家带来了极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智慧盛宴。
“波司登AI美学大脑,将企业多年积累的设计、用户数据和全球时尚趋势数据进行高度融合,实现从创意构思到成衣交付的全流程数字闭环。”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晨华展示的数字化成果令人瞩目:设计端,行业完整服装数据库支撑设计全流程数字化;生产端,智慧工厂让关键环节自动化率达90%;消费端,AI导购助手联动千万级会员数据库实现个性化服务,为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鲜活范本。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贾玺增在《中国品牌的设计创新路径》的分享中指出,品牌认知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感知和期望,其形成依赖于系统化的品牌叙事与视觉表达。当前中国品牌已具备强大的制造能力,但在品牌文本构建方面仍需加强。他呼吁中国品牌深耕文化本质,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审美、技术手段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实现从“产品制造”到“价值创造”的跨越,真正赢得市场话语权。
龙牙好物推荐官李大方分享了垂直领域的产品创新和品牌竞争力构建心得。“堆料狂魔,细节怪兽”的美誉背后,是龙牙对国际一线品牌战术科技面料的坚持选用和自主研发,是经久耐用、久穿如新的严苛标准,是一衣满足多场景穿着需要的功能创新。他表示,龙牙将战术服装的专业功能、独特设计赋能日常服装,持续提升用户的穿着体验。同时龙牙与用户深度连接,使其成为产品共创者、品牌布道者、品质守护者以及梦想赞助者。
“创新,不只是升级产品的手段,而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上海东隆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丽凝在会上分享了集团转型经验。作为集羽绒原料、家纺面料及服装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及消费结构转型,通过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创新推出无缝云绒冬被,采用双层提花一体成型及石墨烯仿生绒科技,实现环保与性能兼备。
河南逸祥卫生科技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陈华解密公司旗下核心品牌“Deeyeo德佑”的出圈密码。她指出,品牌的功能创新,必须做到研发理论创新、材料创新、配方创新、工艺创新、场景创新与流程创新;而品质坚守则需要从组织架构设计、完善的管理体系建设、有效的投诉处理机制、远超国标的严要求‘内控标准’以及精细化管理等多个维度着手。只有功能创新与品质坚守的协同,才能成功打造国货标杆。
精准对接,打通供需链接“最后一公里”
本次大会不仅是创新思想激荡的平台,更是产业链上下游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大会举办的“百家服装品牌与柯桥面料企业对接会”成为了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的桥梁。
为了确保本次对接的精准高效,主办方根据前期需求调研,甄选了40家柯桥优秀面料企业参加。鬃旺纺织、杨世新材、乾硕纺织、春鑫纺织、太泰纺织等企业带来了涵盖时尚女装、运动功能、休闲男装、衬衫正装、仿毛精纺等多个热门领域的创新产品,功能化、差异化的面料特性赢得了服装品牌代表的广泛关注,环保面料的质感、功能纤维的性能、时尚花纹的适配性成为讨论焦点。这场精准对接不仅破解了产需信息不对称的痛点,更搭建起长效沟通桥梁,为纺织产业协同升级注入新活力。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在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交织的当下,纺织产业的创新已不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链条资源的整合与共生。此次柯桥时尚大会以创新为魂,以协同为脉,既为行业贡献了思想智慧,也搭建了实践平台。当技术创新更接地气、产品迭代更贴需求、产业升级更具韧性,中国纺织必将在全球价值链高端稳步前行,书写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崭新篇章。